Sunday, July 15, 2007

寧願不讀書 第二集 I'm still playing in the field!

為了要我們讀好書,學校與家長還有社會三管齊下,建立了社會控制的觀念與實踐。我們基本上在下意識裡排除了就學中的人們也是人的事實,我們基本上把他們當作類人,而非人類來對待。我們把他們當作永遠不會長大的小孩,不要問,不要想,不要反駁,不要做我允許你作之外的一切事情。前途我為你安排,課程我為你設計,服飾我為你打理,你們學生呢,就是安安靜靜,順順服服,乖乖巧巧地上課寫作業參加考試,其餘的甚麼都不要理睬。大學以前不要交男女朋友,頭髮不准燙染捲,褲子不准打折,裙子不准改短,彈子房敢去你試試看,補習班不去你就完蛋。

所以,怎麼學習人際關係,怎麼使個人的創意在群體的環境中得到發揮? 我們不可能活在絕對的個人主義之中,我們更不可能完全放棄個性而毫無反抗地接受群體統制。我認為,在創造並維持合適的群己關係上,群體的制度比個人的願望要負更大的責任,因為群體的影響乃是鋪天蓋地的朝個體撲來,這種從眾從權的壓力我們都曾有過,也曾施加於他人身上。

現在我就能說明我對台灣教育體系的看法,與嘗試回答朋友的問題。我認為教育體制乃是群體生活中最重要的幾個制度之一,教育制度與教育觀念的影響既廣又久,要改變他們,比改變政治經濟制度還難。教育體系是工業社會中人們有系統地接受社會化的地方,教育體系更是人們學習人際關係的所在,簡言之,教育的目的是要把一個一個原始的個體轉化為有社會感的個人,成為社會的一份子,能對社會的要求與期待作出適當地回應,但也能對群體生活的問題或是不足之處提出批判與促進改變。在此我必須強調,教育絕不是要消滅個性與個體,而是要在個性之中放進對群體的認知與發展對群體和他者的回應能力。邏輯上來說,群體是不可能沒有個體而存在的,那是不合邏輯的,更不合歷史發展與社會的真實狀況。當個性與個體被過度節制已至於無法伸展或是不能受到肯定,那麼節制他的群性也不會健康地發展,病態與變態早晚要出現。


台灣的教育體系如何? 教育改革已經超過十年了,與我當年所熟悉的制度大有不同,我也沒有費心力去研究近年台島教育體制的變化。我只能很浮泛,很粗淺地說,制度是改變了,但是觀念並沒有與制度的改變同幅。這兩者的差異是逐漸加大,以至於在國外推行已久的良好制度,到了台灣與原有的觀念混合起來,卻變成了對就學的人們壓制更大的體系。

我們高中與大學入學的方式與評分的標準容或已經多元化,但是我們對好學校與好前途的定義與十五年前相較起來,變化非常微小。台大還是台大,而建中依然是建中。讀書仍然是最上算的投資,哪怕學子們讀的書無法與社會經驗對照起來。學習的目的,在大部分人們的心中,還依然是在乎保障未來就業前景,以至於大學有日益變成高級職業養成所的危機。父母巴望兒女努力讀書上好學校讀應用科系,無非希望他們將來幸福,日子溫保無虞,人生困難少些,少走崎嶇路。這幸福的定義,對不起,還跟我們那代,我父母那代,我祖父母那代所差無幾。我們對子女成為賺錢之人的興趣,遠遠超過我們對子女成為一個社會人的興趣。所以我們從小就被教導,其他的事都不要管,只要專心讀書。

為了要我們讀好書,學校與家長還有社會三管齊下,建立了社會控制的觀念與實踐。我們基本上在下意識裡排除了就學中的人們也是人的事實,我們基本上把他們當作類人,而非人類來對待。我們把他們當作永遠不會長大的小孩,不要問,不要想,不要反駁,不要做我允許你作之外的一切事情。前途我為你安排,課程我為你設計,服飾我為你打理,你們學生呢,就是安安靜靜,順順服服,乖乖巧巧地上課寫作業參加考試,其餘的甚麼都不要理睬。大學以前不要交男女朋友,頭髮不准燙染捲,褲子不准打折,裙子不准改短,彈子房敢去你試試看,補習班不去你就完蛋。
這樣的教育體制裡面長大的人們到了大學會如何? 待續。。。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