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註: 這篇小文是在走訪坐落於南京鍾山的中山陵與明孝陵之後所寫下的感慨, 我並不是中國國民黨員, 這篇文章也不能代表我的政治立場. 它只能代表我當時的心境, 如此而已.
親愛的孫先生, 我來看您了. 兩天前我到了總統府參觀您1912年辦公的地方, 今日我上到中山陵, 也就是後人瞻仰您遺體的毓秀鍾山上.
孫先生, 請不要怪我來的這樣晚. 我出生的那年, 1975, 正是您軍事繼承人蔣中正先生在台灣去世的那年, 和您去世的1925已差了五十載. 而今天, 我都三十一歲了, 才終有機會到南京做研究.
我知道您不會怪我來得晚, 我也十分相信您會歡喜別人叫您孫先生. 而不是大總統, 大元帥, 或是國父. 經您手創建的共和不就是這理念嗎? 人不分職務性別種族一率平等. 政軍人員不過是服務人民的公僕, 他們的職稱不會永遠依附於一個個人, 而職稱本身也絕不是富貴榮利權位的象徵, 它僅僅說出這人身上所背負的民意與相對的責任.
孫先生, 可是我喜歡您. 不止喜歡您的學說與政見, 還更欣賞您的為人與品行. 那些高崌廟堂之上, 法相莊嚴的皇族親貴, 不屑與升斗小民談話. 您雖然雄辯滔滔, 下筆如流, 可永遠敞開心胸, 等待時機, 與人辯論, 要用理而非勢去說服人. 那個叫越飛的俄國顧問曾不解地評論您, 說您天真如處子, 可就是因為您天真如處子, 一直是那樣的真誠, 不是表裡不一, 我們後人才能在紛亂的近代史裡, 找到一個清晰的座標軸. 您成了試驗其他政治人物的天平. 其實啊, 孫先生, 我說出來你也會同意的; 其實南京您還沒住上幾天呢, 您坐那大總統的位子不過幾刻的功夫, 爾後為了繼續革命, 真是沒過過幾天好日子. 論權無權, 要兵沒兵, 袁世凱和他手下所派出的刺客在東京幾乎要了您的命, 在廣東期間還遇上那麼幾次桂粵軍叛變嘩變, 倉皇出走廣州好幾次, 直到您過世為止, 那民主共和的果效不只看不出來, 中國似乎比前清的政經情勢更為嚴峻了. 從現實的政治上看來, 您還真是個徘徊在失敗邊緣的革命家, 那時在廣州與香港的外國領事都看不起您, 說您是紅色野心家, 毫無成功的可能.
可是歷史的弔詭終於還您公道! 您是中國人心中真正的一流政治家, 多少人志願跟隨您所熱烈宣揚的主義, 又有多少人自動地為中山陵的蓋造而花費! 您的地位早已超過了個人, 對我們而言, 您就是共和的象徵. 我們今日不必盲目地跟從您三民主義或是建國大綱裡每一項指示, 民主的您也絕不願意見到自己和自己的著作被當成絕對的原則來遵守, 但是我們敬佩您的人格與遠見, 當日的中國配不上您的理論與計畫, 那是因為所有預言家與有遠見的人都不為當代所喜. 孫先生, 謝謝您的典範, 在您身上, 我們看到書生也能救國. 提不了槍桿, 手中沒有兵權的人, 卻成了共和中國永遠的象徵.
我在總統府舊址看到革命剛成功的您與同盟會成員. 在東京, 在巴黎, 在南京, 那些銅板照片上所流露的, 是樂觀, 是自信, 是快意, 是飛騰. 你們的嘴角上揚, 斜坐椅上, 眼神中儘是未來, 璀璨的建國計畫! 要讓那已被列強恥笑半世紀的東亞病夫徐圖振作, 重揚國威. 孫先生, 我喜歡那樣的您. 難道您沒有憂愁嗎? 難道您已經忘了多次失敗的武裝行動, 無數次被破獲的革命機關, 千百名被捕殺的青年同志嗎? 您沒有忘, 您寫了許多寄弔文紀念他們. 但是您堅定的相信, 共和民主的魅力終要席捲神州. 四萬萬五千萬人是不能也不會永遠沉睡的. 我喜歡您憂鬱的眼神; 我欣賞您自信的微笑.
然而, 孫先生 我真為您感到難過, 也為中國難過. 孫先生, 我們繞了太多的曲路, 付了太高的代價, 犧牲了太多的性命, 浪費了太多的時間, 才終於深自領悟中山陵上把民生擺在紀念堂正中央的深刻意味. 民族與民權都是為了民生, 沒有民族與民權, 就沒有獨立與民主, 但是他們都是為了民生, 讓人民有尊嚴的過滿足的生活, 過好日子! 您所創建的黨, 到了潰敗至台灣方才領悟他們黨人失敗的道理, 他們領悟得還算早, 那些佔有或是決定留在大陸的政治人物們, 直到二十七年前 才走上您早在一百年前就大聲疾呼要走上的道路.
孫先生, 您如果今天還在, 應該也會欣慰. 經濟發達了, 人人不止溫飽, 還能藏富. 可是當我獨自漫步在南京的中山東路上, 我忽然對您晚年的知難行易說頗有些體會, 真的. 孫先生, 實行某件事情並不難, 然而能夠了解支撐那些事物背後的抽象原則卻不容易. 今天的南京, 到處都是高樓, 立交橋, 無線寬頻網路, 您都沒聽過的發達物質. 南京在這些發展上甚至比我所居住的美國城市還要先進呢! 然而, 我們可以在短時間內大力發展硬體, 我們卻未必懂得這些從西方學來的先進硬體背後的意義. 我們可以有建設, 我們卻不一定參透並習得這些建設底下的文明. 您鼓勵我們去實踐, 從實踐中尋得抽象的原則. 西方是先發展原則, 後有物質建設, 一切都是那樣的自然生發. 可是我們是被人家打壓著現代化的! 我們一開始是不情願的, 後來是不幸的遇上多年戰禍與政治運動, 現在則是囫圇吞棗的, 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改革, 就怕趕不上別國別族, 給祖宗丟面子.
我們真是很努力了, 孫先生. 我相信這條重民生的路線也是正確的. 我們對戰爭, 革命, 運動, 萬千人頭落地的激動年代, 都感到厭倦了. 可是啊, 孫先生, 這條路我們才剛起步, 我們只好穩穩健健的走, 急不得的. 南京高樓漂亮, 底下人行道卻是坑坑洞洞, 寸步難行. 南京有闊氣的十六線道, 以您命名的大馬路, 但是交通卻是慘不忍睹, 行人車輛爭先恐後, 毫無法紀. 南京的官員都是高學歷, 也常出國考察修習, 但是辦公效率與服務態度依舊老大僚氣, 面對他們, 人民只有受氣. 孫先生, 這些現象 怕是您都知道吧. 革命簡單, 而革心難啊.
我們還有得學. 學著成為一個有尊嚴, 也給人尊嚴的人, 學著建立一個效率與從容兼備的制度. 學著培育出一個多元, 寬容, 溫柔, 卻又有法治的社會. 更要學著長大. 不止我們的孩子要長大, 我們都要長大! 我們都應該能在知識, 智慧, 與溝通上, 天天都學習, 不以現在為滿足. 孫先生, 你不就是這樣的人嗎? 您都三十好幾了, 還埋頭在大英圖書館裡研究各樣的政治學說, 但是做人就該這樣. 對宇宙與社會有永遠的好奇, 天天都探索. 如果您可以, 我們都可以!
孫先生, 請不要怪我來的這樣晚. 我出生的那年, 1975, 正是您軍事繼承人蔣中正先生在台灣去世的那年, 和您去世的1925已差了五十載. 而今天, 我都三十一歲了, 才終有機會到南京做研究.
我知道您不會怪我來得晚, 我也十分相信您會歡喜別人叫您孫先生. 而不是大總統, 大元帥, 或是國父. 經您手創建的共和不就是這理念嗎? 人不分職務性別種族一率平等. 政軍人員不過是服務人民的公僕, 他們的職稱不會永遠依附於一個個人, 而職稱本身也絕不是富貴榮利權位的象徵, 它僅僅說出這人身上所背負的民意與相對的責任.
孫先生, 可是我喜歡您. 不止喜歡您的學說與政見, 還更欣賞您的為人與品行. 那些高崌廟堂之上, 法相莊嚴的皇族親貴, 不屑與升斗小民談話. 您雖然雄辯滔滔, 下筆如流, 可永遠敞開心胸, 等待時機, 與人辯論, 要用理而非勢去說服人. 那個叫越飛的俄國顧問曾不解地評論您, 說您天真如處子, 可就是因為您天真如處子, 一直是那樣的真誠, 不是表裡不一, 我們後人才能在紛亂的近代史裡, 找到一個清晰的座標軸. 您成了試驗其他政治人物的天平. 其實啊, 孫先生, 我說出來你也會同意的; 其實南京您還沒住上幾天呢, 您坐那大總統的位子不過幾刻的功夫, 爾後為了繼續革命, 真是沒過過幾天好日子. 論權無權, 要兵沒兵, 袁世凱和他手下所派出的刺客在東京幾乎要了您的命, 在廣東期間還遇上那麼幾次桂粵軍叛變嘩變, 倉皇出走廣州好幾次, 直到您過世為止, 那民主共和的果效不只看不出來, 中國似乎比前清的政經情勢更為嚴峻了. 從現實的政治上看來, 您還真是個徘徊在失敗邊緣的革命家, 那時在廣州與香港的外國領事都看不起您, 說您是紅色野心家, 毫無成功的可能.
可是歷史的弔詭終於還您公道! 您是中國人心中真正的一流政治家, 多少人志願跟隨您所熱烈宣揚的主義, 又有多少人自動地為中山陵的蓋造而花費! 您的地位早已超過了個人, 對我們而言, 您就是共和的象徵. 我們今日不必盲目地跟從您三民主義或是建國大綱裡每一項指示, 民主的您也絕不願意見到自己和自己的著作被當成絕對的原則來遵守, 但是我們敬佩您的人格與遠見, 當日的中國配不上您的理論與計畫, 那是因為所有預言家與有遠見的人都不為當代所喜. 孫先生, 謝謝您的典範, 在您身上, 我們看到書生也能救國. 提不了槍桿, 手中沒有兵權的人, 卻成了共和中國永遠的象徵.
我在總統府舊址看到革命剛成功的您與同盟會成員. 在東京, 在巴黎, 在南京, 那些銅板照片上所流露的, 是樂觀, 是自信, 是快意, 是飛騰. 你們的嘴角上揚, 斜坐椅上, 眼神中儘是未來, 璀璨的建國計畫! 要讓那已被列強恥笑半世紀的東亞病夫徐圖振作, 重揚國威. 孫先生, 我喜歡那樣的您. 難道您沒有憂愁嗎? 難道您已經忘了多次失敗的武裝行動, 無數次被破獲的革命機關, 千百名被捕殺的青年同志嗎? 您沒有忘, 您寫了許多寄弔文紀念他們. 但是您堅定的相信, 共和民主的魅力終要席捲神州. 四萬萬五千萬人是不能也不會永遠沉睡的. 我喜歡您憂鬱的眼神; 我欣賞您自信的微笑.
然而, 孫先生 我真為您感到難過, 也為中國難過. 孫先生, 我們繞了太多的曲路, 付了太高的代價, 犧牲了太多的性命, 浪費了太多的時間, 才終於深自領悟中山陵上把民生擺在紀念堂正中央的深刻意味. 民族與民權都是為了民生, 沒有民族與民權, 就沒有獨立與民主, 但是他們都是為了民生, 讓人民有尊嚴的過滿足的生活, 過好日子! 您所創建的黨, 到了潰敗至台灣方才領悟他們黨人失敗的道理, 他們領悟得還算早, 那些佔有或是決定留在大陸的政治人物們, 直到二十七年前 才走上您早在一百年前就大聲疾呼要走上的道路.
孫先生, 您如果今天還在, 應該也會欣慰. 經濟發達了, 人人不止溫飽, 還能藏富. 可是當我獨自漫步在南京的中山東路上, 我忽然對您晚年的知難行易說頗有些體會, 真的. 孫先生, 實行某件事情並不難, 然而能夠了解支撐那些事物背後的抽象原則卻不容易. 今天的南京, 到處都是高樓, 立交橋, 無線寬頻網路, 您都沒聽過的發達物質. 南京在這些發展上甚至比我所居住的美國城市還要先進呢! 然而, 我們可以在短時間內大力發展硬體, 我們卻未必懂得這些從西方學來的先進硬體背後的意義. 我們可以有建設, 我們卻不一定參透並習得這些建設底下的文明. 您鼓勵我們去實踐, 從實踐中尋得抽象的原則. 西方是先發展原則, 後有物質建設, 一切都是那樣的自然生發. 可是我們是被人家打壓著現代化的! 我們一開始是不情願的, 後來是不幸的遇上多年戰禍與政治運動, 現在則是囫圇吞棗的, 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改革, 就怕趕不上別國別族, 給祖宗丟面子.
我們真是很努力了, 孫先生. 我相信這條重民生的路線也是正確的. 我們對戰爭, 革命, 運動, 萬千人頭落地的激動年代, 都感到厭倦了. 可是啊, 孫先生, 這條路我們才剛起步, 我們只好穩穩健健的走, 急不得的. 南京高樓漂亮, 底下人行道卻是坑坑洞洞, 寸步難行. 南京有闊氣的十六線道, 以您命名的大馬路, 但是交通卻是慘不忍睹, 行人車輛爭先恐後, 毫無法紀. 南京的官員都是高學歷, 也常出國考察修習, 但是辦公效率與服務態度依舊老大僚氣, 面對他們, 人民只有受氣. 孫先生, 這些現象 怕是您都知道吧. 革命簡單, 而革心難啊.
我們還有得學. 學著成為一個有尊嚴, 也給人尊嚴的人, 學著建立一個效率與從容兼備的制度. 學著培育出一個多元, 寬容, 溫柔, 卻又有法治的社會. 更要學著長大. 不止我們的孩子要長大, 我們都要長大! 我們都應該能在知識, 智慧, 與溝通上, 天天都學習, 不以現在為滿足. 孫先生, 你不就是這樣的人嗎? 您都三十好幾了, 還埋頭在大英圖書館裡研究各樣的政治學說, 但是做人就該這樣. 對宇宙與社會有永遠的好奇, 天天都探索. 如果您可以, 我們都可以!
然後我們才能抬頭挺胸的說, 我們是這個國家真正的主人. 愚民政策是行不通的, 因為人民有了自覺, 她要當家作主.
所以, 孫先生, 今天我來到您的陵寢, 我完全可以驕傲的說, 今天, 至少是今天, 在這個時刻, 我是您的追隨者. 今天, 我是一個中國國民黨黨員, 不是被迫, 乃是心甘情願, 乃是非常驕傲! 您比躺在隔壁的朱元璋高明太多了! 中國有您, 何其有福! 中國沒給您該有的舞台, 是我們的損失. 但您的精神, 那個樂觀的, 奮鬥的, 和平的,大度的中國, 不只是我們所有中華人民的遺產, 還更是我們的引路牌.
所以, 孫先生, 今天我來到您的陵寢, 我完全可以驕傲的說, 今天, 至少是今天, 在這個時刻, 我是您的追隨者. 今天, 我是一個中國國民黨黨員, 不是被迫, 乃是心甘情願, 乃是非常驕傲! 您比躺在隔壁的朱元璋高明太多了! 中國有您, 何其有福! 中國沒給您該有的舞台, 是我們的損失. 但您的精神, 那個樂觀的, 奮鬥的, 和平的,大度的中國, 不只是我們所有中華人民的遺產, 還更是我們的引路牌.